文章目录
  1. 1. 五种实现延迟队列的方式
    1. 1.1. 定时任务轮询db
    2. 1.2. JDK 的DelayQueue
    3. 1.3. redis的zset实现延迟队列
      1. 1.3.1. 什么是跳表
      2. 1.3.2. zset数据结构的实现
        1. 1.3.2.1. 加强版跳表
      3. 1.3.3. redis延迟队列使用场景
      4. 1.3.4. java代码实现redis延迟队列
    4. 1.4. RabbitMQ的TTL+DLX
    5. 1.5. 时间片轮询
    6. 1.6. 总结

五种实现延迟队列的方式

定时任务轮询db

用户下单后db中会生成一条订单记录,记录了订单号、用户ID、创建时间、订单详情、订单状态等信息。假设超时时间是600秒,我们后台起一个定时任务,每隔固定时间运行一次,每次扫描db中的超时订单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createTime <= now()-600,然后取消查询到的订单。

这种方法实现简单,但是有很多缺点。超时时间通常是秒级的,如果定时任务每秒运行一次,那么就相当于每秒就要对订单表做一次扫描,这是相当消耗db资源的操作,因此定时任务一般不会设置为秒级;但是如果设置为分钟级,又会牺牲即时性,比如600秒超时,很有可能660秒的时候订单才被取消。

JDK 的DelayQueue

DelayQueue 是JDK中提供的延时队列,内部封装优先级队列,并且提供空阻塞功能。DelayQueue中所有元素必须实现Delayed接口getDelay方法,此方法返回剩余有效时间。

DelayQueue 类

public class DelayQueue<E extends Delayed> extends AbstractQueue<E>

implements BlockingQueue<E>

DelayQueue 继承AbstractQueue抽象类,实现BlockingQueue接口,元素必须实现实现Delayed接口。

Delayed 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elayed extends Comparable<Delayed>

Delayed 接口继承Comparable接口,所有子类都具有比较功能

Delayed 方法

// 返回剩余到期时间
long getDelay(TimeUnit unit);

DelayQueue 属性

// 锁对象
private final transient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优先级队列
private final PriorityQueue<E> q = new PriorityQueue<E>();
// 头线程
private Thread leader = null;
// 条件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available = lock.newCondition();

通过属性就能看出,他是通过优先级队列实现,快到期的排前面,每次取优先级队列头,看先是否到期。顺便说一下,优先级队列我们是当无界队列的,所以延时队列也可以称为无界队列。

**DelayQueue 出队 **

出队,为空返回null

public E poll() {
    // 获取锁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
    try {
        // 获取优先级队列头节点
        E first = q.peek();
        // 判断头节点是否为空,不为空判断剩余过期时间
        if (first == null || first.getDelay(NANOSECONDS) > 0)
            return null;
        else
            // 剩余过期时间小于0,优先级队列出队
            return q.poll();
    } finally {
        // 解锁
        lock.unlock();
    }
}

出队,为空阻塞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获取锁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 自旋
        for (;;) {
            // 获取优先级队列头节点
            E first = q.peek();
            // 优先级队列为空
            if (first == null)
                // 阻塞
                available.await();
            else {
                // 判断头元素剩余时间是否小于等于0
                long delay = first.getDelay(NANOSECONDS);
                if (delay <= 0)
                    // 优先级队列出队
                    return q.poll();
                // 到这,说明剩余时间大于0
                // 头引用置空
                first = null;
                // leader线程是否为空,不为空就等待
                if (leader != null)
                    available.await();
                else {
                    // 设置leader线程为当前线程
                    Thread this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leader = thisThread;
                    try {
                        // 休眠剩余秒
                        available.awaitNanos(delay);
                    } finally {
                        // 休眠结束,leader线程还是当前线程
                        // 置空leader
                        if (leader == thisThread)
                            leader = null;
                    }
                }
            }
        }
    } finally {
        // leader线程为空,并且first不为空
        // 唤醒阻塞的leader,让它再去试一次
        if (leader == null && q.peek() != null)
            available.signal();
        // 解锁
        lock.unlock();
    }
}

出队,空时阻塞,超时退出

public E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获取剩余时间
    long nanos = unit.toNanos(timeout);
    // 获取锁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 自旋
        for (;;) {
            // 获取优先级队列头
            E first = q.peek();
            // 头为空
            if (first == null) {
                // 剩余时间小于等于0返回空
                // 否则继续等待
                if (nanos <= 0)
                    return null;
                else
                    nanos = available.awaitNanos(nanos);
            } else {
                // 获取头剩余过期时间
                long delay = first.getDelay(NANOSECONDS);
                // 剩余时间小于等于0,优先级队列出队
                if (delay <= 0)
                    return q.poll();
                // 等待时间小于等于0,返回null
                if (nanos <= 0)
                    return null;
                // 到这,说明头元素过期时间大于0
                // 头引用置空
                first = null;
                // leader不为空,等待时间短的
                if (nanos < delay || leader != null)
                    nanos = available.awaitNanos(nanos);
                else {
                    // 设置leader为当前线程
                    Thread this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leader = thisThread;
                    try {
                        // 等待剩余时间
                        long timeLeft = available.awaitNanos(delay);
                        // 计算剩余超时间(防止恶意唤醒)
                        // (delay - timeLeft)计算等待了多长时间
                        nanos -= delay - timeLeft;
                    } finally {
                        // 休眠结束,leader线程还是当前线程
                        // 置空leader
                        if (leader == thisThread)
                            leader = null;
                    }
                }
            }
        }
    } finally {
        // leader线程为空,并且first不为空
        // 唤醒阻塞的leader,让它再去试一次
        if (leader == null && q.peek() != null)
            available.signal();
        // 解锁
        lock.unlock();
    }
}

参考文章

redis的zset实现延迟队列

zset是set的一个升级版本,他在set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顺序属性,这一属性在添加修改元素的时候可以指定,每次指定后,zset会自动重新按新的值调整顺序。 可以对指定键的值进行排序权重的设定,它应用排名模块比较多。
比如一个存储全班同学成绩的 Sorted Sets,其集合 value 可以是同学的学号,而 score 就可以是其考试得分,这样在数据插入集合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天然的排序。另外还可以用 Sorted Sets 来做带权重的队列,比如普通消息的 score 为1,重要消息的 score 为2,然后工作线程可以选择按 score 的倒序来获取工作任务,让重要的任务优先执行。
zset集合可以完成有序执行、按照优先级执行的情况;

Redis实现延时任务,是通过其数据结构ZSET来实现的。

ZSET会储存一个score和一个value,可以将value按照score进行排序,而SET是无序的。

延时任务的实现分为以下几步来实现:

  • 将任务的执行时间作为score,要执行的任务数据作为value,存放在zset中;

  • 用一个进程定时查询zset的score分数最小的元素,可以用ZRANGEBYSCORE key -inf +inf limit 0 1 withscores 命令来实现;

  • 如果最小的score小于等于当前时间戳,就将该任务取出来执行,否则休眠一段时间后再查询

redis的ZSET是通过跳跃表来实现的,复杂度为O(logN),N是存放在ZSET中元素的个数。

用redis来实现可以依赖于redis自身的持久化来实现持久化,redis的集群来支持高并发和高可用。因此开发成本很小,可以做到很实时。

redis数据类型参考文章

什么是跳表

在讲zset数据结构时,先学习下跳表数据结构。

我们知道二叉搜索算法能够高效的查询数据,但是需要一块连续的内存,而且增删改效率很低。
跳表,是基于链表实现的一种类似“二分”的算法。它可以快速的实现增,删,改,查操作。
我们先来看一下单向链表如何实现查找

img

当我们要在该单链表中查找某个数据的时候需要的时间复杂度为O(n). 即需要循环一层,挨个比较下。
怎么提高查询效率呢?如果我们给该单链表加一级索引,将会改善查询效率:

跳表的实现原理

如图所示,当我们每隔一个节点就提取出来一个元素到上一层,把这一层称作索引,其中的down指针指向原始链表。
当我们查找元素16的时候,单链表需要比较10次,而加过索引的两级链表只需要比较7次。当数据量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效率将会有显著的提升。
如果我们再加多几级索引的话,效率将会进一步提升。这种链表加多级索引的结构,就叫做跳表

实现跳表的java代码在demo项目中

zset数据结构的实现

zset 结构中,既支持按单个元素查询,又支持范围查询,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深入代码分析,在 Redis 的 t_zset.c 的注释中,提到:

/* ZSETs are ordered sets using two data structures to hold the same elements
 * in order to get O(log(N)) INSERT and REMOVE operations into a sorted
 * data structure.
 *
 * The elements are added to a hash table mapping Redis objects to scores.
 * At the same time the elements are added to a skip list mapping scores
 * to Redis objects (so objects are sorted by scores in this "view").

翻译过来是 Redis 中有两种数据结构来支持 zset 的功能,一个是 hash table ,一个是 skip list。先来看一下 zset 在代码中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zset {
    dict *dict;
    zskiplist *zsl;
} zset;

dict 是一个hash table ,各种编程语言中都有实现。可以保证 O(1) 的时间复杂度,不做过多解释。我们继续看 zskiplist 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struct z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unsigned long length;
    int level;
} zskiplist;

zskiplist 是 Redis 对 skiplist 做了变种,skiplist 就是我们常说的跳表。

加强版跳表

Redis 中的对 skiplist 做了些改造:

  • 增加了后驱指针(*backward
  • 同时记录value 和 score,且 score 可以重复
  • 第一层维护了双向链表

zset 结构整个类图如下:

image-20220127143956843

zskiplist 中保存的 zskiplistNode 节点定义: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sds ele;
    double score;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  指向上一个节点
    struct zskiplistLevel {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 指向下一个节点
        unsigned long span; // 节点之前的跨度
    } level[];  // 该节点的各层信息
} zskiplistNode;

zskiplistNode 中定义了 zskiplistLevel 的数组,用来保存该 node 在每一层的指针。

参考文章

redis延迟队列使用场景

  1. 延时队列

zset 会按 score 进行排序,如果 score 代表想要执行时间的时间戳。在某个时间将它插入zset集合中,它变会按照时间戳大小进行排序,也就是对执行时间前后进行排序。

起一个死循环线程不断地进行取第一个key值,如果当前时间戳大于等于该key值的socre就将它取出来进行消费删除,可以达到延时执行的目的。

  1. 排行榜
    经常浏览技术社区的话,应该对 “1小时最热门” 这类榜单不陌生。如何实现呢?如果记录在数据库中,不太容易对实时统计数据做区分。我们以当前小时的时间戳作为 zset 的 key,把贴子ID作为 member ,点击数评论数等作为 score,当 score 发生变化时更新 score。利用 ZREVRANGE 或者 ZRANGE 查到对应数量的记录。

  2. 限流
    滑动窗口是限流常见的一直策略。如果我们把一个用户的 ID 作为key 来定义一个 zset ,member 或者 score 都为访问时的时间戳。我们只需统计某个 key 下在指定时间戳区间内的个数,就能得到这个用户滑动窗口内访问频次,与最大通过次数比较,来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java代码实现redis延迟队列

将任务加入队列中,作为生产者,TaskProducer.java:

@Component
public class TaskProducer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String> redisTemplate;

    public void produce(Integer taskId, long exeTime) {
        System.out.println("加入任务, taskId: " + taskId + ", exeTime: " + exeTime + ", 当前时间:"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edisTemplate.opsForZSet().add(RedisConst.DELAY_ZSET_KEY, String.valueOf(taskId),exeTime);
    }

}

消费者,TaskConsumer.java:

@Component
public class TaskConsumer {

    @Autowired
    private String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public void consume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submi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取最小的score(时间戳最小代表最早过期,则最先出列),并查询出score大于0小于等于当前时间的队列
                    Set<String> taskIdSet = redisTemplate.opsForZSet().rangeByScore(RedisConst.DELAY_ZSET_KEY, 0,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0, 1);
                    if (taskIdSet == null || taskIdSet.isEmpty()) {
                        System.out.println("没有任务");
                    } else {
                        taskIdSet.forEach(id -> {
                            long result = redisTemplate.opsForZSet().remove(RedisConst.DELAY_ZSET_KEY, id);
                            if (result == 1L) {
                                System.out.println("从延时队列中获取到任务,taskId:" + id + " , 当前时间:"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

消费者就是实现了延迟队列的算法:rangeByScore(RedisConst.DELAY_ZSET_KEY, 0,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0, 1)

满足了:

  • 用一个进程定时查询zset的score分数最小的元素,可以用ZRANGEBYSCORE key -inf +inf limit 0 1 withscores 命令来实现;
  • 如果最小的score小于等于当前时间戳,就将该任务取出来执行,否则休眠一段时间后再查询

写个单元测试模拟触发: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SpringBootTest(classes = Demo1Application.class)
public class DelayQueenTests {

   @Autowired
   private TaskProducer taskProducer;

   @Autowired
   private TaskConsumer taskConsumer;


   @Test
   public void testDelayQueen_query(){
      //创建 3个任务,并设置超时间为 10s 5s 20s
      taskProducer.produce(1,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10000);
      taskProducer.produce(2,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5000);
      taskProducer.produce(3,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20000);

      System.out.println("等待任务执行===========");

      //消费端从redis中消费任务
      taskConsumer.consumer();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5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demo

参考文章

redis命令行中文教程

RabbitMQ的TTL+DLX

RabbitMQ可设置消息过期时间(TTL),当消息过期后可以将该消息投递到队列上设置的死信交换器(DLX)上。然后投递到死信队列中,重新消费。

  1. 什么是死信队列

死信交换机: DLX,dead-letter-exchange 其实就是在一般的队列上面设置dlx属性。 利用 dlx,当消息在一个队列中变成死信 (dead message) 之后,它能被重新 publish 到另一个 exchange,这个 exchange 就是 dlx, 而连接dead-letter-exchange交换机的队列就叫死信队列。

  1. 什么情况会变成死信队列

消息变成死信的原因有:

1.消息被拒绝 (basic.reject / basic.nack) 并且 reQueue=false

2.消息 TTL 过期

3.队列达到最大长度了
  1. 实现死信的两种方式
  • 设置原生队列TTL参数

  • 安装rabbitMQ官方提供的插件(rabbitmq-delayed-message-exchange),可支持对message设置TTL

  1. 写一个死信队列的场景,来实现请求第三方平台接口失败时,延时重试 厂里需要能够支持10万+的请求,要求有重试机制,时间两天,请记住2020年6月25号,这个端午假期,说是有三倍工资,拭目以待。(已验证确实发放三倍)

基本已经定了使用rabbitMQ实现负载分发,但是我们需要调用第三方平台的接口,而第三分平台接口貌似只支持每秒钟100次调用,超过这个频率了就会失败,或者报错。

**要求: **

  • 消费者在调用第三方平台接口如果报错或者失败的情况下,要将失败的消息存起来
  • 5秒后重试,同一消息重试不能超过3次。
  • 多消费者不能重复消费

以下是基本的流程:

image-20220128151417677

  1. MQ的交换机与队列配置如下:

image-20220128151627768

  1. IM在MQ的这个配置中的请求流程

image-20220128151720632

参考文章

代码实现在这里

时间片轮询

img

img

原理

实现1

时间轮是通过代码实现的消费者的实现,并利用kafka的暂停和恢复功能来实现延时消费,不适用跨度比较长的延时消息,无法持久轮询状态,且执行时间误差较大,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很少使用。

延时消息队列最优的中间件实现是rocketMQ, rocketMQ显示的支持设置40天以内的任何时刻(单位为毫秒),并且支持延时消息持久化, 容灾能力强。

/*发送延时消息,需要设置延时时间,单位毫秒(ms),消息将在指定延时时间后投递,例如消息将在3秒后投递。*/
                long delay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3000;
                msg.putUserProperty("__STARTDELIVERTIME", String.valueOf(delayTime));
      
                /**
                *若需要发送定时消息,则需要设置定时时间,消息将在指定时间进行投递,例如消息将在2021-08-10 18:45:00投递。
                *定时时间格式为:yyyy-MM-dd HH:mm:ss,若设置的时间戳在当前时间之前,则消息将被立即投递给Consumer。
                * long timeStamp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parse("2021-08-10 18:45:00").getTime();
                * msg.putUserProperty("__STARTDELIVERTIME", String.valueOf(timeStamp));
                */

代码实现

参考文章

参考文章2

总结

方案 优点 缺点
定时任务轮询db 实现简单,无技术难点、异常恢复、集群、分布式 影响数据库性能、时效性差
JDK DelayQueue 实现简单、性能较好 数据无法异常恢复、分布式/集群
redis zset 解藕、异常恢复、扩展性强、支持分布式、集群环境 增加redis维护、占用带宽、增加redis压力
RabbitMQ的TTL+DLX 更专业、解藕、异常恢复、扩展性强、支持分布式、集群环境 增加RabbitMQ维护、占用带宽
kafka时间片轮询 性能好,效率高、速度快(内存中),支持集群环境 不适用时间跨度非常大的场景,不支持持久化与高可用

rabbitMQ代码实现

文章目录
  1. 1. 五种实现延迟队列的方式
    1. 1.1. 定时任务轮询db
    2. 1.2. JDK 的DelayQueue
    3. 1.3. redis的zset实现延迟队列
      1. 1.3.1. 什么是跳表
      2. 1.3.2. zset数据结构的实现
        1. 1.3.2.1. 加强版跳表
      3. 1.3.3. redis延迟队列使用场景
      4. 1.3.4. java代码实现redis延迟队列
    4. 1.4. RabbitMQ的TTL+DLX
    5. 1.5. 时间片轮询
    6. 1.6. 总结